遠景古建筑設計—實現(xiàn)古建筑設計的商業(yè)和休閑化——湖北仙佛寺窟檐建筑設計項目
這里有一座赭紅色的山崖,聳立河畔,高約百余米,壁上佛三尊,依壁建閣三層。故稱河中的潭為佛潭,河岸上的石山名曰仙佛巖,寺曰“仙佛寺”。
大佛坐于蓮臺之上,高約五米半,中間的大佛旁有小佛四尊,兩側的大佛,伴有小佛兩尊,小梯高約兩米。南有石窟群,刻有一米高的小佛十九尊,整座石窟全長三十五米。古寺上依絕壁,下臨深潭,寺外古木參天,濃蔭蔽日,青藤垂簾,清風徐徐,夏亦生寒。每當皓月當空,影映清潭,憑欄觀賞,更覺景色宜人。曾有一首回文詩寫道:“花開菊白桂爭研,好景留人宜晚天,霞落潭中波漾影,紗籠樹色月籠煙。”如將詩倒念,即:“煙籠月色樹籠紗,影漾波中潭落霞,天晚宜人留景好,研爭桂白菊開花。”
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,刻有“仙佛寺”三字。旁邊刻有“咸康元年五月”。據(jù)《來風縣志》記載:“僅鐫有記,僅余‘咸康元年五月’六字”。我國歷史上曾有兩個咸康王朝,一是東晉咸康,即公元三百三十五年,一是五代蜀主王衍的建元咸康,即公元九百二十五年。究竟為哪一個咸康年間所造,目前尚有爭論,正在研究中。不管是哪個咸康年間所造,均是千年以上,時間是久遠的。在千多年以前,能有如此的高超雕刻技巧,足見土家古代手工技術的發(fā)展程度。
遠景建筑設計團隊全力以赴湖北仙佛寺窟檐建筑設計項目
http://www.laifeng.gov.cn/xfz/xfdt/2012-04-18/30023.html
從來鳳縣城出城向東,沿209國道行4.5公里,很快便到了仙佛寺旅游碼頭。仙佛寺,位于來鳳縣城東的酉水河邊,是我國年代較久遠的石窟寺之一,建鑿于公元335年,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,是我國開鑿年代最古遠的石窟寺之一。
走近仙佛寺,最先入眼的是高聳的石窟。石窟高約百米,壁上佛三尊,依壁建閣三層,有大小石佛100余尊,雕工古樸精湛。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,刻有“仙佛寺”三字,蔚為壯觀。
仙佛寺摩崖造像歷來被稱為“咸康佛”。因前清時期,在廟基上掘得殘碑,上有“咸康元年五月”字樣,清同治本《來鳳縣志》把建窟時間推斷為東晉咸康元年,距今已有1680年歷史。而據(jù)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國佛教協(xié)會專家認定,仙佛寺摩崖造像為初、盛唐時期遺存,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。
寺外石級延至秀美的酉水河邊,河中深潭謂之“佛潭”,皓月當空,青山明月,影映潭中,稱為“佛潭映月”。千百年來,仙佛寺香火興旺,遠近善男信女來此拜佛求神,常年不斷,文人墨客也多慕名而來。
來到寺內,香客不斷,面對大佛,每一顆心靈都是神圣的,登樓遠望,長長的酉水河橫亙谷中,湖北和湖南分而列之,朝陽倒映水中,一艘艘小船從水上緩緩飄過,實乃心曠神怡,心緒靜怡。
遠景古建筑設計團隊打造仙佛寺心得——
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
中國古建筑是我國悠久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,其合理的結構形式、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巧妙多思的設計手法,都是古建筑的精髓。在做工上更是巧妙絕倫,木作、瓦作、石作、油漆作、彩畫作、搭材作等各類做工都非常精細。
我院于2012年6月開始著手湖北仙佛寺窟檐建筑設計工程,經過先后多次踏勘現(xiàn)場、最終確定了設計方案并根據(jù)設計方案完成了施工圖設計。
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感觸頗深,主要由以下幾點:
1、在古建筑設計過程中,首先要廣泛地了解該地區(qū)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,才能夠準確的把握建筑風格,做出最佳的設計。
2、在設計過程中對整體的把握至關重要,針對該項目而言,在把握了建筑風格的基礎之上,還應該充分考慮“古建復原”、“修舊如舊”的設計原則,這便需要在做工上下點功夫。